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团员青年学习形式,强化大学生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带动学院青年不断焕发强大生机与活力,在学习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近日,院团委围绕《习近平在浙江》系列专题开展微语录征集活动。本期由来自建筑工程分院的团员青年就《习近平在浙江》(十一)(十二)专题进行学习与交流。
园林1801 崔易扬: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欠发达地区要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不是要逾越某个发展阶段,而是要善于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发挥本地具有特色的后发优势,用较短时间走完发达地区用较长时间走过的路。我们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树立自强不息观念,坚持自立自强,跟随时代发展,甚至要引领时代的发展。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应该努力发展提升自己。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能轻易地从外界获得信息,我们要从中提取经验,结合自身,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打破封闭意识、边缘意识,在不偏离正确道路的前提下,使自己得到最快最好的发展。同时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身边同学一起进步发展。
园林1902 温若彤:
古人云: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回望绍兴历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艰苦奋斗,曾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辉煌。这不仅仅是经历历史沉淀的文化,更是一种经验,一种值得发扬和传承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胆剑精神”。他曾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八个字说明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和方向路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即遇事逼迫时,不怨天尤人,顺应形势,学会适应,学会掌握规律。顺应形势不是逃避,相反是为了在逆境中走得更远。作为一名大学生,也许如今还不具备为经济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的能力,但可以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让“胆剑精神”贯穿在生活之中,做文化的传承人;同时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从历史中学习,争取为传统文化服务于新时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土木1903 李昱璇:
通过浙江省环保局局长张鸿铭采访得知他从事环保工作已40余年。他清楚环保工作从一个比较“边缘”的地位到逐渐被领导重视起来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并表示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位领导同志对环保工作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么高的重视程度,这么深刻的理解,这么有远见,这么态度坚决。习近平总书记一到浙江,就着手谋划生态省建设。可以说,浙江的生态省建设,既是他生态文明理念的系统体现,也基于他大量调研后对浙江省情的深刻认识。
通过学习,我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浙江变的越来越好,他在生态省建设上注重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率先垂范。我们从生态文明理念缺乏的国家逐步转变成社会主流意识,人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在人们内心深处唤起强烈的生态意识,环境保护的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001 周熠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阐述“胆剑精神”。何为“胆剑精神”?今天我想谈谈自己的理解。史书上记载:越王勾践曾是一个失败的帝王,但他卧薪尝胆,丑角一般博得吴王一笑。他对自己的屈辱淡然一笑,仰望蓝天用吴王的首级洗刷屈辱,重登帝王宝座。
何为“胆”?“胆”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苦胆。是在面对艰难困苦给自己的警醒。杜荀鹤曾言:“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人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容易打起精神、振奋志气,所以会有不寻常的成就,就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般。但人在安乐的环境容易懈怠,莫不逾侈,失去忧患意识,需要给自己一些“胆”—警醒。当今中国,可谓是国泰民安。但我们也应保持“兢慎”的态度,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样才能使中国号在时代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那何为“剑”呢?我想可能是指越王勾践复仇的信念如剑一般的坚定。即使被生活搓揉,只要志气不改,也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也像鲁迅手中的利笔。
我想“胆剑精神”可以是秋瑾这些革命烈士的侠肝义胆;亦或是越王勾践的能屈能伸;是中国共产党人服务民众的“责任之胆”;或许也是绍兴人民与时俱进、艰苦创业的勇气。随着时光的流逝,柔和的古越大地渗透进胆剑精神。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我们也应向前辈学习,艰苦奋斗,励志自强,在会稽大地上书写我们的故事。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003 吴官恒: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浙江绍兴谱写新时代的“胆剑篇”后我充分认识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对政治有着相当高责任感的人,他有很敏锐的前瞻性,在作出决策前都要先到地方做调研,这样更有利于政策的实施,最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的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政策让自身得以发展。这在我们学习中有何尝不是呢!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盲目模仿并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方向看,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导其实就是实事求是,这是一个有利于我们提高的指导思想;还有就是我们要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并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这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课题。
造价1901 吴梦滢:
在学习阅读了《习近平在浙江》(十一)之后,我感很深触。文章中记者对王永昌同志的采访时,问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有哪些精彩论述,王永昌同志的回答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绍兴代表团讨论时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到,在此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学会适应,学会掌握规律。无论生物进化,还是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顺应规律的过程。人类进化到这个程度,人类长成这个样子,都是适应的结果。这些话,不禁让我联系到了我们自己身上。
“去适应环境,别叫环境去适应你”。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正是因为有这些变化的存在,生活才不会是永远一帆风顺的。每当有挫折和失败发生,有厄运和灾难降临时,我们要学会适应。适应是一种接受,我们要学会接受无法避免的事实。离开高中走进大学,离开校园生活走入社会,这都是适应的过程。即使在途中我们会碰到很多难以克服的事,可也正是这些全新的体验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的精彩瞬间。因此,只有学会适应才能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园林1902 吴思睿:
习近平总书记对绍兴的印象是从文化谈起的。习近平总书记善于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并将绍兴的历史精华概括为“胆剑精神”。他提出“绍兴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可以说是浙江的‘罗马’。”这一高度评价让我深有体会。去过了鲁迅故里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也逛过充满气息的仓桥直街,赏旧时风韵,吃个黄酒棒冰,品味绍兴慢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不仅清晰概括了绍兴的历史定位,也饱含了对绍兴未来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自觉把浙江放到全国、全世界考虑谋划,仅用9个月时间就提出“八八战略”,对浙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站在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当全国上下都关注经济发展的时候,他看到的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生态浙江”的发展理念;在突发事件的危急关头,他能沉着处置,替大家卸下包袱,自己担起责任,带领干部群众坚定向前。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老百姓,他的心中时时刻刻想着人民。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希望未来的绍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有更可观的变化和发展。
(来源: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