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

校园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发布日期:2019-04-11    点击次数:

汉语言1821班 应佳妍:人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是不可能脱离人际关系而单独存在。但是,过分在意人际关系,就物极必反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人天生就是交际花,和谁都自来熟,这是一种天赋,有这种天赋的人本身就是凤毛麟角的。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的,想要得到更多的赞美,就必须承受更多的诋毁。这是相辅相成,不可能出现大家都莫名其妙的喜欢你,也不能出现大家都莫名其妙的讨厌你。所以,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自信,做好自己。与人相见微笑亲和,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待他人好,大多数人也不会恶意相向。自信也尤为重要,一定要放开来落落大方的与人相处,如果过于慢热“腼腆”,不仅容易被人误解,自己也别扭无比。

  其次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朋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交心掏肺的。知人知面不知心,也许别人也确无恶意,不过与你人生观有异而已。不要强求太完美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关系。真正的知己,一两个足以。

  最后不要招惹“小人”。我们要不卑不亢,以和为贵。永远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就算有人真的缠上你了,事事针对你了,那么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在无所谓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对方如果真的太过分,那么适当回击,表明你容忍不是害怕的态度。如果能巧妙处理,避开争端,更好。


中语1801班 张毅:《尚书》有云:“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说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要严格约束唯恐不够。这与周总理说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个道理。与人不求备,故能与人为善;检身若不及,故能臻于至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条理论。我们都知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宽以待人,放过别人的小错,给之以微笑,我们才能广结人缘,走得更远。而严格要求自己,以十分的标准审视自己,我们才能让自己少犯错,才能向完美靠近,最后成为一个发光的人。


汉语言1822班 赵楚艳: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活中始终是一个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与人友好相处呢?

  首先我认为大学生必须要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要逐渐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协调的新的人际关系。其次,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常听到有同学讲:"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欢同他交流",所以若想要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要学会赞美他人。最后要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互帮互助。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而现在的大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


机械1801班 茅锦浩:自省就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是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要有自省意识,随时随地少犯错,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才能有所成就。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容易重复犯同样的错误,除了其世界观尚未成熟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必要的自省意识,很少反思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连圣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凡人呢?每个人都会犯错,但问题是有些人明明犯了错误,却不愿意承认和面对,不敢直视自己的错误,他们害怕自己的错误被别人发现会丢人,他们不敢承担责任。但是只有勇于承认和面对自己错误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也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工商1821班 寿金超:大学生身处学校的小圈子里也能接触到各种人,会发展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有人在交际圈中会显得极其熟稔,能同各种人打好关系,而有人相对来说人际关系就显得有些艰涩匮乏。

  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尤其重要,关乎成长和未来。

  首先是自我主动,或许内向、不善表达、羞怯是一种性格,但性格的先天因素是可以通过意志克服的,改变性格,在同别人的交流中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适度的主动是一种热情的体现,表示一种想要沟通的欲望,使他人产生受追捧、重视的感觉,从而乐意与你进行深入的交流。

  其次是自我提升,自我提升即提高自己的人际吸引力,“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主观性质的改变来引起客观行为的变动。好似“两个人相处经常感到满意,他们就建立了良好的相互关系”,因此,通过自我提升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最后是自我成长,大学生的不断交际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最初期的交际也许会遭到冷落或者失败,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总结汲取一个又一个的经验或教训,化作一种养分使自己重新消化吸收,改过加勉,使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心得或见解,甚至是自己的一套交际法子,而后的交际活动就会变得如鱼得水,通过此达到成长、成功的目的。

  总的来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需要个人付出相应的努力的,在交际中做出改变,在沟通中改进自我,在成长中逐渐累积,在剖析与努力中成功。


国贸1802 杨倩班:《尚书》曾言,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身处紫陌红尘,也需深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对己,不宜过于松散,对他人,不宜过于苛刻。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以前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海因为宽容,而变得浩瀚无边;天空因为宽容,云彩绵绵而美丽动人;山峰因为宽容,汇集细土尘沙而巍峨耸立。人就应学会宽容,才能放出异彩。律己宽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一个人具有很高素养的标志。身处尘世,必要掌握处世之道,才可安身立命。对人不可过于严厉苛责,否则物极必反,他可能不领略你的好意,反而成仇敌。孔子曾言:“吾日三省吾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小事上不过分计较,大事上先反省自己。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分的苛刻只会激发人性的黑暗,反而偏离本身的意愿。

  对于当代大学生,从对人对己两个方面来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对他人要求低点,对自己要求高点,这样做,不仅自身素养会提升,与他人的矛盾冲突自然就减少。分寸,是最难把握的。正如敲鸡蛋,力过了则蛋黄碎,力小了却又不能将其敲开,对自己和他人亦是如此。对他人不求全责备,对自己则要严格要求。正是这样的“分寸”,才能使人进步。对人松,对己紧,一松一紧之间,是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不斤斤计较的宽广胸怀,是精益求精的无上精神!每个人心里都是自己的天堂,享受舒适慈悲和被关怀。可身边不免有人求全责备,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反而伸长手对他人力求完美,吾日三省吾身,若如对自己没有尺度,何以干涉他人?


药学1701班 余炫瑶:“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意在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己则要严格约束。我们平常所提及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为同理,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被视为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习近平主席曾提出要培养和树立为人的自省意识,也就是对自我的道德。言中的“自省意识”,便是是要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即“检身若不及”。

  作为当代高校的一名大学生,就贴近生活中稀疏平常的工作而言,我们对于工作方面的出现的问题以及失误,切不可一味地责备别人,总是拿他人身上的问题而指指点点,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反观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

我们对待同学、对待老师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需要做到“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谓道德原则中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辩证法。待人宽厚不易,责己以周则更难,我深知这个道理。但正是因为如此,,需要有“反求诸己”、正视错误的勇气,更需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


(来源:团委)


联系我们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学院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群贤中路2799号
邮编:312000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