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值此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并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肯定了青年人的“吃苦观”,寄语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在我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实事求是”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马克思主义分院副院长苏志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让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并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到基层去,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去宣传新思想,接触新社会,体悟新发展,建功新时代。
医药与健康分院副院长罗超: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校地融合、村社结对的建设工作,用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用扎根基层的第二课堂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吃苦精神,将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融入共同富裕的伟大工程。
语言文学分院党总支书记朱磊: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响应校地“四个融合”行动,勇于探索校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新范式。结合分院专业特色,积极与越城区委宣传部、黄酒特色小镇、柯桥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共商党建共建,组建“校地服务中心”、“语院新媒体中心”、“语青宣讲团”等学生团队,引导学生走基层,下社区,去农村,服务人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管理分院分院党总支书记陈晖:要以总书记的回信为指引,立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加快推动高校与村社结对共建,引导广大青年深入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建设中,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党总支书记葛丛栩: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在劳动中淬炼成长,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积极带动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在实习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公共基础教育分院党总支书记潘成刚:分院将计划开展数学文化进农村中小学的活动,与东浦街道中心小学结对,每周派老师去宣讲数学文化知识,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育助力共同富裕,推动传统龙舟文化进村,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作出贡献。
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党总支副书记宣仁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充分发挥校地党建融合建设,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教师俞淑燕:殷殷关怀暖人心,谆谆嘱托鼓干劲。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在广袤田野上默默奉献的年轻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职业使命,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在新征程上创造新奇迹。
经济管理分院教师柳敏:农学如此,管理和经济学亦是如此,只有真正实现服务社会才能真正发挥专业作用。要始终不移地推进校地融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深化校企合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的力量。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辅导员王雍华: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践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初心使命。以校地融合为契机、以劳育与美育融合发展为落脚点,深入推进艺术类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教育引导分院青年学子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扎根农村,用艺术劳动播种希望,努力开拓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会计2003班邱琦:我对青年人“自找苦吃”印象深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青年人要敢于吃苦、甘于吃苦。不论是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要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努力做出实效,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意志,养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坚持为人民服务,以奋斗之姿激扬青春。
翻译2001班王新宇: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和专业优势,积极参与黄酒小镇景区外文翻译、景点讲解、文案创作等,将校园高雅艺术送进小镇。同时通过“行业人才职业导师制”“兼职班主任制”等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校地党建共同体再添活力、共推乡村振兴。
法学2004班牟雅婷:校地融合、村社结对、共同富裕等工作的有效开展,把我们的课堂学习和实践紧密联合起来,同时为地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血液。作为新时代青年,会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忘学校的栽培,在新征程上奋力挥洒自己的汗水。
电信2002班学生胡斐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寄托了殷殷嘱托,字句皆扣心弦,志向所趋,吾辈定不负所望。乡土中国,不可忘本。我们更有冲劲与热情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并在逐步的自我提升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党委组织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