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

学院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元培青年|钟佳苗:怀揣初心和梦想 做合格的新闻报道者

发布日期:2021-11-17    点击次数:

编者按:讲述青春故事,彰显花样年华。为全面展示元培学子的成长成才轨迹,特开设“元培青年”专栏,旨在从不同角度反映优秀学子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和进德修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青春路上,让我们与榜样同行。


背着帆布包,手里攥着粉色水杯,曾任学院大学生媒体中心(简称“大媒”)主席的钟佳苗来到学院图书馆820室(大学生媒体中心工作室),轻车熟路坐在了曾经熟悉的位置上。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她不再是手拿纸笔、聆听故事的学生记者,而是作为特邀采访对象,与“大媒”学生记者们讲述和分享自己大学三年的记者时光与媒体故事。

三年来,钟佳苗曾多次获得学院奖学金,荣获各类表扬、先进个人等共计30余次;在“大媒”学习工作期间,撰写发表新闻报道70余篇,多篇报道登上浙江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荣获校园优秀学生记者”和浙江日报绍兴分社“优秀记者”称号,带领“大媒”凝心聚力干出成绩取得进步,交出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



种子:埋下“记者梦”


“我就是想当一名记者。”在采访中这句话,钟佳苗说了五遍。2018年,初入大学校园的钟佳苗怀揣着对写作的热爱,加入了“大媒”文编部,成为了一名文字编辑岗的学生实习记者(干事)。

加入文编部的第一年,钟佳苗就在学院官网上发表了10余篇报道。但她总说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同期干事中并不出挑,为此,总是第一个接任务,第一个奔走在前线,抓住每一个机会提升自己,同海绵般汲取着各方面的知识。“一开始写得很糟糕,一篇稿子改上七八遍是常有的事,遇到稿件‘井喷期’,甚至还会持续工作直至深夜。”回忆起最初写稿的点滴时,她说。



一次次地采访,一次次地编辑、修改稿件,慢慢地,在与“大媒”相识的第二年,钟佳苗凭借较强的编采能力和踏实勤恳的工作作风获得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成为了文编部的部长。但我始终觉得我离‘优秀’还有不小的距离。”在教实习记者如何写稿的同时,她仍旧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主动提出跟部门中的伙伴跑采访、出任务,观摩学习别人的采访方式和优点,走进充满榜样力量的学生与辛勤耕耘的老师,将采访获得的经验与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这个过程收获很多,也不断激励着我要更加上进,成为更好的自己。她说。


采访学院党委书记叶访春


采访学院蔡元培奖学金候选人陈赓


这位在许多学弟学妹们眼中独当一面的“大神”,也曾有过青涩稚嫩的时刻。那是2018年在学院举行的国际工业设计论坛暨ICCT大会颁奖仪式上,承担报道任务的钟佳苗站在角落,紧张地攥紧了拳头:“我当时真的非常紧张,但为了完成报道,必须要迈出那一步。”深呼吸,缓缓踱步,清了清嗓子,抬起手臂,她将手机收音孔对准了采访对象。正是这勇敢迈出的第一步,不仅让她在学院官网上拥有了第一作者署名的新闻报道,也为她日后参与校园大型活动新闻报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采访中,钟佳苗还提到了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采访经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凌晨两点,我还在做着电话采访,电话那头是依然坚守和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绍兴医护人员、校友陈宴。”她回忆道,“但是采访不够深入,稿件最终还是没有通过,老师提出不少修改意见。”于是,从陈宴朋友圈的头像开始,她把每一条文案与配图仔细研究,抓取可用的新闻点,在网络上搜集疫情相关的视频和报道,进行了第三次深入采访和报道。“很感谢老师,第一次发现原来采访需要这样挖掘,是可以这样充分了解人物的。”



校外实习


走出大学校园,钟佳苗先后在嘉兴日报、嘉善传媒中心、浙江日报绍兴分社实习,看到了象牙塔之外更广阔的世界。她曾顶着38度的灼灼烈日,探寻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足迹;走进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当地社保情况和群众需求;深入基层党支部,亲历志愿者为户外工作者提供的暖心服务......由好奇、生疏、兢兢求索,到熟谙、享受、有条不紊,她在一次次的实习中深入基层,躬身实践,有关记者的梦想,也变得愈发坚定。


陀螺:有困难找苗姐


2020年9月,从党委组织宣传部指导老师手中接过“学院第四届大学生媒体中心主席”聘书时,钟佳苗已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顶梁柱”,但责任与压力也接踵而至。


钟佳苗受聘担任学院第四届大学生媒体中心主席


“有困难找苗姐”,这是“大媒”干部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天从睁眼开始,钟佳苗的手机里会蹦出源源不断的消息提醒:“苗姐,你看这里应该怎么做比较好?”“苗姐,这个活动想请你统筹负责一下。”在当主席的一年时间里,她就像一颗永不停止转动的陀螺,第一个挺身而出,承担起所有责任,挑起别人不愿意做、做不了的事,从早到晚,忙着处理大大小小或细碎、或重要的事务。“有时候也有因压力大而躲在被窝里偷偷哭的时候,哭完我就会马上擦干眼泪,想着第二天还要继续干。”她指了指“大媒”办公室桌椅,又笑着说:“‘大媒是我的第二个家,在这里,我已经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清晨、午休和夜晚了。”



参与摄制微电影《红色法治奠基人——梁柏台》,荣获第二十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专项赛二等奖


参与浙江新闻客户端《时政进校园》栏目拍摄


参与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宣传片拍摄


秉持“融媒”的理念,钟佳苗携手主席团并肩作战,别开蹊径,勇敢创新,主动寻求挑战,有意识加强“大媒”各部门间相互协作,尝试打通各个部门间的“隔阂”,带领团队不断推陈出新,丰富传播形式,在现有的院报、官微、校园广播等平台上积极发声,做出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立体、有深度的校园新闻报道,创作出了不少精品融媒内容,受到领导和团队成员的一致肯定和赞赏。“和佳苗在一起,最吸引我的是她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冲劲和永远笑对挫折的热情,每次听她说完任务,我们总是充满了想要立刻行动的兴奋。”曾任“大媒”副主席的陈辰说。


学院第四届大学生媒体中心主席团成员


过去三年中,在钟佳苗牵头带领下,“大媒”学生记者们在学习强国、浙江新闻客户端,学院官网、官微、院报等校内外各类传媒矩阵上发表新闻稿件、新媒体推送共计3200余篇,新闻摄影作品5300余张,视听作品1200余条,阅读量总计高达1280万人次;连续多年报道开学季、毕业季等大型活动,参与出品学院多支微电影、宣传片;在校园舆论宣传阵地,宣传布展、校园巡查等各项常规工作蹄疾步稳,有序开展;与浙江新闻客户端、绍兴新闻传媒中心等校外平台合作栏目策划录制40余期,累计播放量高达875万。一大批学生记者成绩优异,多人成为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多人多次获得省级、院级各类奖项。


春风:温心浓情的“可爱多”


“生活中,她无疑是真诚而可爱的。”与工作中勤恳敬业的“超人”形象大相径庭,生活中的钟佳苗,在自己的朋友圈有着自己的幽默:“又是一天早班”“每一天早上醒来,都有10086件事”。她会用VLOG的形式记录生活中每一个发光的瞬间,会因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开心一整天,也会因看不懂电视剧的剧情发展而抓狂。她和所有普通大学生一样,喜欢珍藏生活中每一个快乐瞬间,喜欢逛街、跳舞和追剧,浪漫而充满活力。走下宣讲台,她喜欢和干部们一起聚餐,一起吐槽生活的不快,一起分享快乐的瞬间,会真挚地对每一个“大媒”人说:“我觉得大媒真的很好,未来肯定也会越来越好,有你们真好!”




(来源:党委组织宣传部 大学生媒体中心 钱奕希 曹昭美/文 图片由本人提供)












联系我们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学院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群贤中路2799号
邮编:312000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