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

学院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此心安处是吾乡|科室里的“别样”寒假——记学院护理专业留校实习学子

发布日期:2021-02-09    点击次数:

清晨六点,绍兴的天还黑着,元培的几间寝室早已亮起了灯,护理专业的留绍实习生们正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2月的元培,因为她们,依然充满活力。在浙江省中医药、浙江省新华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绍兴市中心医院、绍兴市第二医院,都有她们的身影,她们“不返乡”,选择留杭、留绍实习,源于勇气和志向,更是出于对未来、对更好自己的憧憬。


病床边,有心与心的沟通


因地域的关系,“十里不同音”偶也成为医患之间沟通的障碍。护理172班的郦雨舟在绍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实习伊始,“绍兴方言”成了她实习工作的难题。“平时会碰到许多上了年纪的病人,交流用的都是绍兴话,但绍兴话我只能听懂一点又不大会说,所以刚开始那段时间和病人或家属交流挺困难的。”为了克服这一阻碍,郦雨舟常会跟着带教老师学习,空余时间也会练练绍兴话:“老师和病人在交流的时候我常会在边上听着,有些基本的,多听几遍就会了。”然而,同病患或家属沟通的阻碍往往不止于“语言”层面。

“实习生”应该被贴上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的标签吗?于郦雨舟而言,答案是否定的。医院的实际工作中,病人的牢骚常有,家属的抱怨声常在。有时候因“实习生”的身份遭受到病人或病人家属有关“专业”的质疑,郦雨舟选择用行动去回应。她告诉记者:“既然选择了护理这份职业,就得炼就强大的内心,不惧质疑,用行动去说话。”

“怎么是实习生来给我打针啊,医生啊,你来帮我打一下,我不要实习生给我打。”一位产后病人躺在病床上喊道。产后需注射缩宫素以避免子宫收缩不良而出现的产后出血。缩宫素的注射方式为臀部注射,注射后子宫收缩会导致病人产生一定痛感,加之病人对郦雨舟的专业技术半信半疑,便出现了如此情景。在这两难的境地下,带教老师站了出来,对病人进行安抚:“放轻松,我们这位小姑娘扎针很准的,她的能力我们医生都很肯定,你要相信她的专业技术。”这一句话像是搭建了郦雨舟和病人之间的信任之桥,不一会儿功夫,还没等病人反应过来,郦雨舟已出色地打好了这一针。


郦雨舟正在抽取药液


傍晚五点半,绍兴的天空已是暮色,郦雨舟和同事交完班,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伴随着晚高峰的车鸣,坐上了返校的公交。同一时间,护理171班的俞静炎吃完晚饭,早早地赶到了绍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夜班工作。

入夜的医院,有一种说不出的悄静,更显得病房肃静沉沉。第一次被分配到夜班岗位上的俞静炎,每隔一个小时就要从值班室起身巡视一遍病房,对其所在康复科的病人进行一级护理,查看他们的心电图、睡眠情况并为他们测量血压。为了不打扰病人及其陪同家属的休息,她总是缓缓地转动病房门把手,推开足够她身体穿过的小缝,摸着黑走进病房。伴着病人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借着心电图表上的点点光亮,她小心翼翼地摸寻病人的手,准备测量血压。

房间实在太暗,俞静炎尝试了好几次才成功给病人带上血压计臂带。“小姑娘,这么晚辛苦你了。”俞静炎耳边话音未落,一束柔光从侧面照来,她转头一看,只见漆黑中一位病人家属手举得高高的,为她打着灯。这束光也映到病人家属脸上,她隐隐地看见病人家属睡眼惺忪,对她微微一笑。在这束光的照亮下,一系列护理工作快速且高效地完成。当俞静炎离开病房时,病人家属还热情地道谢,虽是压着声说的,俞静炎接收到的信息却是满满的善意。“我永远记得当下那种无言的感动,困意完全消散,心里也暖暖的。”回忆起这段经历,俞静炎说。都说夜班开始了一个护士最伟大的付出,也开始了一个实习护士对这份职业的全新看法。实习的这段时间,俞静炎坦言,有过心酸,有过疲惫,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然而,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尊重和信赖让她充满力量,每回想起自己曾经未有的突破以及工作过后的成就感,她就干劲儿十足。“你的付出,病人和家属们其实都看在眼里。你对他们真心,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温暖你。”俞静炎和记者说,嘴角泛着温暖的笑意。

“在医院呐,一定记得保护好自己,吃饱、穿暖,注意休息,别让自己太累啦。”下了班,俞静炎同往常一样,拨通了父母的电话,听筒那头的声音,依旧是如此的朴实温暖。家人的叮咛,病患和家属的理解与善意就像是夜里病房的那束柔光,照得俞静炎心间暖暖的。


诊室内,有生与死的竞速


夜已深,急诊却无法暂停,科室门外是焦急等待的家属,门内是命悬一线的病人和挥汗如雨、紧张工作的医护人员。“快!上呼吸气囊,上CPR……”当众人渐入梦乡之时,刺耳的救护车汽笛声划破夜空。一位修理工人被电梯轿厢所砸,有生命危险,被紧急送往省中医院急诊科。正在浙江省中医院实习的护理171班的邵安琪跟着带教老师指引,打针、用药、清创、操控仪器,看似冷静操作之下,实则是生死的博弈。“看到在生死线上徘徊的患者,当时一门心思就只想着救人。”邵安琪说。在急诊科实习的一月余,如此的“生死争夺战”邵安琪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对于刚接触临床护理实操不久的她而言,每一天都经历着身心的双重考验。

实习中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生命无常。面对逝去的生命,深深被触动。”她对记者说,“但是我不可以沉湎悲伤太久,如果因一人的逝世放大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影响到其他病人的抢救操作,这是对其他病人的不负责。”有些时候,这边的病人刚过世,那边的救护车又拉来了新的病人。“生死是自然规律,难以扭转,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去救”,这是邵安琪的带教老师常对她说的话。而邵安琪亦在一次次抢救工作之中磨炼着强大的内心坚定着救死扶伤的信念。


邵安琪正在进行临床护理


忙碌,是邵安琪实习生活的常态。省中医院急诊科日均接诊量近600人次,多时甚至可达900人次。急诊科接诊的病人数量多,病情多样,病种复杂,邵安琪常穿梭在科室各处,进行着不同的护理操作。由前夜至后夜,从下午四点半到第二天早上八点,除去短暂的休息时间,她那双腿没停下来过,每日的微信步数几乎都是一万五千步打底。“前段时间从急诊科轮换到其他科室时,节奏突然变慢,我反而觉得有些不习惯。”邵安琪笑着说,“急诊科的工作强度虽然大,但是过关斩将之后收获亦挺多。经过磨练,不少临床护理手法都已得心应手。”急诊科的经历让邵安琪更敢于尝试,她最近的愿望便是去到ICU实习,她渴望在那可以接触到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托盘里,有精与细的稳健


病人粗重的喘气声和微弱的呻吟声、呼吸机有规律的运作声、监护仪的报警声、微量泵用完的提示声……距省中医院4.5公里外,另一支生死线上的奏鸣曲在浙江省新华医院的ICU病房内上演,那里,聚集着全院最危重的患者。正实习的护理172班的姚萍萍双手持着动脉套管针及其他辅助器具,快步穿过身旁的各种仪器,绕过病房内不同的电源线路,随后停下脚步蹲在一病床边。为了持续监测动脉血压,接下来,她需要对一重症病人进行有创静脉穿刺的操作。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姚萍萍稳稳地把一小枕垫在病患的手腕部,顺着桡动脉的搏动,寻找着穿刺点。“整个穿刺过程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当时挺担心针头的方向转错,导致操作失误而致病人损伤。”她回忆道,“我们的工作,就是需要精、需要细第一次尝试操作动脉穿刺的姚萍萍屏着呼吸,左手中指摸着主桡动脉脉搏,食指在血管远端进行牵拉,一点点地推进动脉套管针,随后,患者的动脉血液顺着导管流出,穿刺成功。直至听到老师的认可,姚萍萍才松了口气。她说:“ICU的工作强度大、风险大,任何一个细节都人命关天,体验过才知道这里每一个医护人员的不容易。”


带教老师给姚萍萍的评语


监护病情,执行医嘱;打针插管,喂药吃饭;挖屎倒尿,吸痰抽血;擦抹清洗,按摩揉捏……挽救生命的背后,ICU的工作伴随着长期的忙碌和琐碎。“最开始处理这些细碎活会有不适应,但是这些是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做的,这份工作十分需要的便是责任心吧。”姚萍萍说。ICU的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能力要求较强,忘我的工作之余,姚萍萍仍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希望可以把现在的热情一直持续到实习结束,乃至未来一生的护理事业中”她说,大四快毕业的她有清晰的规划,并且通过努力取得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工作机会。在护理的这条路上,姚萍萍蹄疾步稳地前进着。


姚萍萍自制的实习日记


已是年关,窗外不时响起鞭炮声,这些来自元培的实习护士们,兢兢业业地扎根在病房,尽管三班倒的实习生活有时会让她们力不从心,但回到熟悉的校园,有热腾腾的饭菜、有按时供应的热水、有朝夕相伴的老师与同学,学院所给予的温暖就是她们坚实的保障。“希望各位仍在护理实习岗位上的同学,注意做好防护自身安全的准备措施,一定要安安稳稳、健健康康地度过实习期。”医药与健康分院党总支书记说。


(来源:党委组织宣传部 大学生媒体中心 项新云 连梓怡 张思玮/文


联系我们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学院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群贤中路2799号
邮编:312000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