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以“奔跑‘元培’,欢乐‘院庆’”为主题的校园马拉松比赛在元培广场如期举行。千余名身着红蓝运动服的师生校友,以饱满的激情在寒风中开跑,形成了一道最具活力和热情的校园风景线,此刻的他们相聚在元培,共同畅享奔跑和快乐。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努力奔跑的元培人,看看他们奔跑中的风采,聆听他们对母校最真挚的祝福。

马拉松爱好者赵沭明老师
马拉松爱好者、教师赵沭明:岁月不减热爱,奔跑赢回青春
赵沭明,从2010年开始长跑并报名参加各项马拉松赛事以来,他的成绩不断刷新,总距离突破万米。在此次校园马拉松钟,他跟随着跑步第一梯队领先冲过终点,顺利过线后,终点处的裁判和老师们纷纷朝他挥手,激动地喊着“赵老师!赵老师!”,可他却摇摇头念叨:“慢了,这次慢了。”
“作为一个教师,同时也是一个长跑爱好者,能够带动师生一起跑,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赵沭明说。从2010年参加松江Nike万米跑开始,十余年间他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半马、全马各项赛事,包括2011年的上海马拉松、2014年的北京马拉松及不久前的绍兴马拉松等,每一年他都在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希望能通过更科学、更系统一点的训练,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再提高几分钟的成绩,那就十分完美了。”当被问及成绩是否被刷新时,他透露出小小的骄傲,“有的,去年在18年2小时54分的基础上又快了一分钟。”
工作之余,赵沭明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锻炼计划,一周至少训练四天,一天至少达到五公里的训练量。因此他奔跑的身影遍布整个校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跑步达人。精瘦的身板蕴含着无穷的能量,看似严肃却有着一颗有趣幽默的灵魂。然而这样一位运动健将,在学生时期是个小胖子。从小到大,体育课对于他而言,就是梦魇一样的存在,直到毕业之后面对接踵而来的亚健康问题,赵沭明决定通过跑步锻炼的方法强健身体。一开始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后来却逐渐迷恋上奔跑的感觉,也从中不断培养起自信积极的心态。人至中年,他对跑步的热爱不减、激情不散,到现在还能抓住青春的尾巴,与精力充沛的大学生同台竞技,这些都是跑步给予他的馈赠。“我会跑下去的,直到我跑不动。”赵沭明说。

校园马拉松男子第一名万伟国
校园马拉松男子第一名万伟国:枪响直冲云霄上,元培少年当自强
万伟国,建筑工程分院工程管理2021班学生,在本次院马拉松比赛中以19分24秒的成绩夺得冠军。一副墨镜,一顶帽子,古铜的肤色,赛场上的激情洋溢与平时害羞内敛的他形成强烈对比,从17年至今,万伟国的“跑马之旅”已经三年有余,这三年来,他从未放弃对马拉松的热爱。自加入校队,他每周都会有一个强度训练,“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经过量的积累,他在自身速度上也取得了一次次的突破。从越马到这次的校园马拉松,万伟国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也一次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为自己的运动生涯添上更加鲜亮的色彩。
谈及大一加入学院中长跑队的初衷,万伟国表现得有些害羞。“我以前经常在操场上独自跑,一圈又一圈,看着本来训练的足球队或是来锻炼的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操场,最后跑的圈数就连自己都数不清了,整个操场就只剩我一个。”无数个独行的夜里,陪伴万伟国的是元培的塑胶操场和漫天的繁星。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养成了更强健的体魄和沉稳的性格。加入中长跑队后,万伟国有了一帮能一起流汗一起训练的队友,内敛害羞的性格也逐渐开朗了起来。从原本单枪匹马的奔跑到如今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相互竞争,在竞争中彼此都获得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有了专业指导老师对技术上的改进和训练,也促使万伟国往更加专业的道路上前行。“这次校园马拉松,因为要经过两个桥的坡度,其实还是存在不小困难。”万伟国说,“但当听到大家在边上加油的呐喊声,心中就会有一个信念,必须坚持住,坚持跑完最后一段。”
如今跑步对于万伟国来说已经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非常感谢学院给予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希望明年也能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会积极参加,未来也会在体育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阳光下,这位带着墨镜的少年笑着说道。

校园马拉松女子第一名郑慧
校园马拉松女子第一名郑慧:当热诚变成习惯,平凡也会生动
郑慧,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视传1903班学生,她用自己的耐力与毅力以25分03秒的成绩完成了新校园马拉松6公里的里程,并取得了女子组第一的好成绩。尽管途中体力透支,身心俱疲,她也没有乱了阵脚,而是不断的给自己心里暗示,鼓励自己,找到自己舒适的节奏稳步向前。
所经之地,都是自己每天走过的地方。而这次却意义非凡,以马拉松精神,从图书馆的起点出发,途径再熟悉不过的鸟巢、明德桥、学生公寓、教学楼等,最后奔赴至善桥的终点。作为田径队的一员,在以往参加的长跑比赛中,循环往复的围绕操场一圈又一圈奔跑未免有些枯燥,但这次能够环绕整个校园,与一个个熟悉的建筑相遇,身为元培人的归属感油然而生。她说:“即使校园的这些路是自己走过很多次的,但仍然是有特殊意义的。这场比赛绝不是我单枪匹马,一路上,细心的志愿者为我提供热腾腾的红糖水,路过的同学朋友们会为我加油喝彩,前前后后的选手陪伴我一整段路途,太多始料未及的片段让我为之感动。”
有过长跑经历的郑慧,曾在校运动会中荣获3000米的冠军、1500米的亚军。而这次在学院的马拉松比赛中,再创佳绩,以自信和坚持为筹码,冠军的称号便也在她的意料之中。这些品质难能可贵,郑慧坦言,跑步让她变得更加自律,日常生活中也变得更有勇气,不惧挑战。她也希望在以后能有机会尝试更多更大场面的马拉松比赛,继续突破自己,充实自己的人生经历。

学院体育考研跨考第一人、校友孙诗怡(第一排右二)
学院跨考体育硕士之一、校友孙诗怡:一场校园旅行,点亮元培新地图
孙诗怡,经济管理分院13级物流管理专业校友,现于桐乡高级中学任体育教师。从元培广场出发,途径南大门,最后到达位于至善桥的终点,这段长约6公里的路程让她再一次重温了熟悉的校园,“校园焕然一新,有了很大的变化”,孙诗怡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跑道上高挑的身影,阳光里灿烂的笑容。开跑之前,孙诗怡积极跟着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做热身运动,随着音乐舞动双臂,活动着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周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仿佛重新回到了校园生活。在跑步过程中,她也用自己的步伐丈量着崭新的元培学院,宽敞的柏油马路,林立的宿舍楼,她将所有的美好收入眼中,记在了心里。望着赛道旁的风景,孙诗怡欣喜于学院的变化:“我读书的时候,至善桥还是黄泥路,留外楼还没有开建,学院占地面积还没有那么大。再看现在,越发朝气蓬勃了。”看着眼前随着时间变迁的一花一木,她心里有许多感慨,更多的是对母校愈发美丽的骄傲。
学生时代的孙诗怡就很热爱运动,她也是我院篮球队的主要成员,与体育有着深厚交情的她,在大三下学期时萌生了跨考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想法,她也是学院跨考体育硕士之一。“当时是受到了余丁友老师的鼓励,我选择了跨考体育这条路,它改变了我的人生。”忆起那段考研时光,她仍是很难忘:“考研自修室真的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我大量的时间都待在考研自修教室里静心备考,常常复习至深夜。”提起这些,她眼里闪烁着感动,余老师、张老师、王老师...念着一个个老师的名字,她心中深深感谢,“是老师们帮我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让我有更美好的人生。”而如今的孙诗怡已成为了桐乡高级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将她对体育的热爱传递下去。
校园马拉松赛程虽短,却也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长跑经验,在读研期间,每有长跑活动,孙诗怡都积极参与其中,谈起关于马拉松的经验,她介绍道:“马拉松最重要的是坚持。穿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匀速前进,直至终点。”身着印有“进德修业”的红色运动服,孙诗怡好像又回到了斗志昂扬的大学时光,看到了那个追逐着体育梦的自己。值此元培二十周年,她也对母校送上了祝福:“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遇到为自己架桥指路的良师益友,也希望母校能够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子。”

新手马拉松跑友莫伊阳(图中)
新手马拉松跑友莫伊阳:成功与情谊,在终点相遇
莫伊阳,语言文学分院英语1903班学生,首次参加马拉松的她,带着那份耐力与坚持,成功冲过终点,完成了6公里的里程。在平时,莫伊阳也有着每天长跑的习惯,“如果时间充足,我基本每天会跑5公里左右,也是为了增强体质。”她也将跑步视作一种解压的方式,在自己为学业忙到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之时,跑步能够帮助自己卸下一点又一点的压力。
不仅如此,在校园马拉松比赛中,她还鼓动了身边的很多朋友报名参加,许多同学在她的号召下,相互督促,相互鼓劲。赛前准备的那一个月时间,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会每日训练打卡,在完成运动世界校园任务的同时,再强化各自的耐力,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莫伊阳也表示,因为伙伴们都坚持下来了,也替她们感到开心,如她所说,“体验这次的马拉松,我更享受的是大家一起跑步的过程。”
沿途可以跟志愿者互动,和素不相识的加油团呼应,收到他们的鼓励,也是她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她感叹道,“在校园中,边看着熟悉的风景,边一步步跑向终点,还能听到熟悉的朋友同学为她加油,已经很开心了。”体验校园首马的刺激,途径熟悉的赛道,沿途收获同学与朋友的呐喊与关心,莫伊阳用一个又一个脚印丈量了生活的这个校园,磨砺了自己的意志,也经受住了挑战。
(来源:党委组织宣传部 大学生媒体中心张思玮 钱奕希 俞昕恬 连立阳/文 林文静、潘圆圆、诸心怡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