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载光阴,初心未变。为进一步凝聚增强学院师生、校友对学校的归属感,充分展现校友在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珍贵记忆和心得感悟,特别是生动呈现校友在毕业后扎根基层、励志图强、创新创业的感人故事。党委组织宣传部值学院20周年院庆即将来临之际启动校友系列访谈主题宣传,推出【校友故事汇】专栏,寻找20年最美的元培记忆,旨在展示广大优秀校友成长成才故事,树立典型、汇聚人心、传递力量,鞭策和引导今日学子学习先进、扬名争先,践行元培精神。
朱巧玲,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1401班毕业生,目前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是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的一名研究生。

学路漫漫 任重道远
在校期间,朱巧玲做了很多有关服装行业的工作来充实自己的履历。起初经营女装淘宝店时,初步对经营淘宝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服装工作室兼职时,她体验了服装“诞生”的一系列流程,并参与了选料、设计、制版、跟单、成品拍摄等制作步骤;在巴鲁特实习期间,赶上公司开发旗下新品牌的机遇,学到了男装配料、设计的开发流程,也学会熟练使用CDR画款式工艺单;在ST·White和Wecouture上学会了高端定制婚纱礼服的流程,学会了法式钩针刺绣,烫花造花,染色等工艺,还当过模特进行样衣的试穿和拍摄......
大学毕业后,朱巧玲刚接触婚纱行业时,还觉得自己一窍不通,有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见,需要从头学。在她看来,婚纱礼服行业的“水”很深,需要十足的钻研,因为这是一份十分体现设计师投入精力与服装魅力的工作。每一件礼服有多美多精致,那它背后所付出的就有多深入多长久。在每个不同的学习新事物的阶段,都会有新的收获与成长,而它们都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古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在校期间,朱巧玲成绩优异,积极向上,不断学习进取。在她眼中,知识都是串联在一起的,正如大学学习的服装缝纫、制版、面料,可以帮助她更快的对接服装工作,熟悉服装制作流程;大学期间,学习的刺绣手工艺,在她从事的婚纱行业时起到了关键作用。越是对服装设计一丝不苟、刻苦钻研,朱巧玲越意识到,自己对服装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不足以支撑她在这个领域立足。“服装文化就好比月球,大学时的我只是拿着天文望远镜在观察月球的表面,而读研后的我,就好像是坐上宇宙飞船登录月球。”她笑着说,“读研正是自己心中深入服装行业对其进行探索奥秘的渠道。”


沉心静思 方得始终
在谈及考研之路时,朱巧玲说道:“无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工作,但可以深造的机会就这么短暂,何不趁着年轻去体验一下呢?”
朱巧玲认为考研并不是在考验人的智商,相反它考核的是你是否具备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当你准备考研了,首先你要为自己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是指学习环境,最好是在考研教室学习;二是指学习资源,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来寻找需要的学习资料。另外,在有良好学习环境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也是必需的。选择在备考期间合理有序的分配4门功课的学习时间,例如分阶段,有主次的攻克不同难度的问题,最后,也是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耐心,沉得下心来才是制胜的关键。
在本科就读时,她曾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终摘下十佳之星的魁冠。“她是一个极其自律,对自己人生有着明确规划的人。如遇瓶颈,她永远会迎难而上直至突破它。她拥一双会聆听的耳朵,也拥有一双慧眼,视听等资料都是她开启宝箱的钥匙。”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学工办负责人说。
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朱巧玲直言:“一年的工作经验,在考研复试中很占优势,更吸引老师关注,会取得更高的分,也让她再次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足以证实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工作经验会让自己明白什么是所稀缺的,以便更好的弥补优化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奔跑着追求目标是一种态度,竭力地挑战极限是一种快乐;微笑着超越苦难是一种幸福。累与不累,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最终取决于对事件的心态。“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当做自己愿意做、喜欢做的事情,累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所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兴趣,更有斗志的为我们的明天努力。”朱巧玲说。
(来源: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 通讯员:吕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