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第36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全院干部教师和学生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各党总支负责人、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带头深入解读教师节重要寄语,并撰写心得体会和学习文章。广大教师纷纷表示,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高尚的师德情操,诠释“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师德风范,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立德树人任务 提升教书育人本领
梁柏台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陈跃男
当今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重大颠覆性技术出现,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式,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新要求。
由此想到我们思政工作,这些年大家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许多钻研探讨,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照本宣科”“沉闷无趣”“形式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于是,上课打瞌睡、搞活动没人气,在一些地方成了“常见病”。如何让思政课和思政活动生动活泼起来,让广大师生听得入耳、学得进去?我想有一句话可以指导思政工作开展,与大家分享,那就是:要让思政工作有生命力,我们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的有意思,让广大在知中行,在行中知,知行合一,知行相长。
一、创新方式方法,由“内容供应”转向“产品供应,让认知明理变得有意思。
时代在变、青年在变,思政工作的创新永无止境。不仅要深刻掌握党对青年健康成长的要求,而且要善于把正确的思想准则融入青年喜欢的文化产品和活动中,对青年进行有效传播。“由‘内容供应’向‘产品供应’全面转变”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思政工作运用新媒体和文化手段开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积极探索,高质量的策划、设计和组织,推出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思政品牌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创新学习方法、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学习效果,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增强仪式感,由理论学习转向“学思悟践”,让情感体验变的有意思。
思政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情感诱导中实现价值引领。增强思政教育的仪式感,固定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所,举行一些特定的动作,使某些日子,某些环节具有特定的意义。仪式是体现特色展示形象的一种方式,仪式的种类越丰富、组织越规范,体验就越深刻,情感也就越真挚。种种方法配合仪式的设计达到让参加者产生敬畏的心理。当敬畏产生之后,你则会更容易接收在之后灌输给你的观点。仪式感,就是在理智介入之前,在感性上先入为主的占据一个制高点。
三、搭建实践平台,由“高大上”转向“接地气”,让行为践行变得有意思。
党支部考察督促党员做合格党员,不是空喊一句为人民服务,而应是结合本职工作,结合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实际,分层分类提出做合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要求。而促进要求实现的制度,平台应善于抓住党员的需求。
新形势下,怎样让我们思政工作和活动既“有意义”,又变得“有意思”,值得我们去思考。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善于从具体工作中发现规律性问题,在日常小事中总结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以理论知识推动实践工作。
立德铸魂,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事处处长 胡利胜
作为教育工作,深感压力的同时也深受鼓舞。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者必先立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立德树人,离不开教师的榜样作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师德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只有教师的师德有了表率,才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再次立德需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有实现自我的平台,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受业者必先立志。教师是神圣的岗位,入职宣誓那一刻起就坚定了立志成为人民教师的决心。2020年广大教师一面抗击疫情和一面“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在疫情的阻击之下,教育不能停,学习不能停,更关键的是教育之心不能停,广大教师克服种种困难,组织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并活跃在抗击疫情的各个战线,守护亿万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展现出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广大教师为人民和为社会服务的本领、能力和学识。
解惑者必先立人。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仅传授的是学业,更需要传授的是处世之道,加强课程思政,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我们要进一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优良的思想政治觉悟影响和引领学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汇聚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党的旗帜下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经济管理分院党总支书记 陈晖
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后,本人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什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回答新时代下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
二、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教育的最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刻认识高校一定要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旗帜下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离开了这一点,就会走偏方向。需要深化贯彻落实把党对教育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近些年我国高校能健康快速发展,根本原因也在于加强了党的领导。
三、重视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也曾提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高校需要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因为一个人一生遇到一个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一些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同时,作为教师,也需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与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亮梦想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党总支书记 葛丛栩
“老师好”三个字,对于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既是师生之间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其实又是一种提醒“我们应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2014年第30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2020年第36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广大教师“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育工作应努力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的路。
点亮学生的人生梦想,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培养什么人”是历史的、发展的,不是抽象的、静止的,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答时代的答卷,在新时代中找到人生的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好老师心中有国家有民族,有学校有学生,也要激励学生做忠诚的爱国者,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将人生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点亮学生的人生梦想,扎实本领才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大学生素质和本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也影响着家庭和个人的未来。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努力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学习、努力开展实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既要掌握科学知识,在业务方面真正练就“几把刷子”,更要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懂得欣赏春之风、夏之荷、秋之叶、冬之雪。
电影《老师好》有句经典台词“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最好的时光”,不是幸运遇到好学生,而是与你们相遇,让彼此美好,我很幸运能成为一名教师。
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党总支副书记 宣仁旗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期间,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严格执行上级党委和抗疫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整个分院1500多名学生的健康信息报送、返校离校申报审核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
不管是在抗击疫情工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践行“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这条至关重要的教育原则。用教师的爱心来换取学生的信任,用教师的人格来影响并塑造学生的人格。
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要给人以阳光,自己心中必须拥有太阳。严,不仅是严格要求学生,更应该从自我做起。教师真正的权威,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已心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
真正把快乐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童年的幸福;让校园里的一切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应成为是21世纪学校教育工作追求的主题。学生们的快乐不是舞台上演出来的,也不是老师示范后做出来的,而是通过开展的许许多多的快乐活动让学生们从健康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可以说,快乐不仅仅是一种心情,快乐还是一种认识和行为。一个快乐的人才是最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能给世界带来快乐。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
立德树人,是“大先生”之责任
马克思主义分院专任教师 许春
在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广大人民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和慰问,对广大教师的高尚师德、责任担当和重要贡献予以充分嘉许,同时殷殷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教师节,虽为惯例,但今年的寄语与往昔似乎有所不同,颇具深意,值得思考。因为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换言之,今年是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众所周知,天地有节气,社会有节奏,人生有节律。一般来说,面对天地之节、社会之节和人生之节的到来,人们总会选择某种仪式或方式来调适人与天地、社会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变革世界,变革自己。在我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无疑蕴含着上述指向,那就是希望广大教师在党和国家的重要节点调整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目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问题?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与社会快速变动有关,改革开放后,中国获得了极大发展,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利益多元和价值多元之复杂格局,这就难免会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问题产生冲击,另一方面与党的初心与使命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要求来看,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只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社会主义事业迫切需要接班人,我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接班人的培养问题之原因所在。
改革开放以后,教师队伍也同样经历各种变化,队伍大了,就会什么人都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尊师重教,无疑深知教师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问题有莫大的关系。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现实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要力量为广大教师。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其特别之点,因为教师是“大先生”,“(其)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能否立德树人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
一般而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目的主要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方面问题展开。关于“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的问题,前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已言及,在此不赘,而关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八个字已经提示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要用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培养接班人,这既合乎《中国共产党党章》,又合乎《宪法》,因为我们党和国家皆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牢记初心使命,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心得体会
建筑工程分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冯融融
如今,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愈发迫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这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深感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特殊厚爱和殷切希望。现阶段,我们要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力量,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我们要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生、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在学生心中深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眼中有学生 心中有未来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辅导员 杨超虹
作为高校教师,深感肩上重任。我们应对教育事业抱有热爱之情,与其他职业者一样,做到敬业、爱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可以将这种热爱之情称为忠于职守,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那么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才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应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关爱程度,能够间接的决定其教学过程能否合格,其他工作能否更好地开展。其首先应当对学生具备热爱的情感,会更好的引起学习的兴趣,同样使得学生能够尊重师长,才能顺利地进行工作。有关教育应当关注相关的手段,应当适当的进行关心;同时对于一些底线应当严格遵守,尽可能的采用鼓励的教育方式。应当平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不应当存在偏颇的行为。我们应当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首先教师自己要达到标准。大学生一般思想处于较成熟阶段,但是也是树立正确人生价值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尊重、信任的人。并且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严谨的态度,规范学生行为。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作为筑梦人的我们,应该把满腔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与追梦人一起不停奔跑。
以党之性 验吾之行 以党之纪 检吾之能
吾展书院党支部 马敏敏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对人民教师这个角色有了更切入时代的认识,时刻与党的政策方针保持一致,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已经深入思想与骨髓;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将对广大教师的厚爱和期许用更贴近基层、接地气的方式予以传达,这对教师队伍而言是振奋人心的,因此更加坚定了讲政治、有信念、讲纪律、有规矩、讲奉献、有作为、讲道德、有品行的行为准则与行动指南,真正以党之性,验吾之行。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作为一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中的一员,更应该时刻保持与我党的紧密联系,在工作中充分结合党的政策方针,结合党员与教师两者之间的关联,统一两个角色,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升自身能力,进而更好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另一方面本次培训会也使意识到了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岗位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工作再梳理、再凝聚、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