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载光阴,初心未变。为进一步凝聚增强学院师生、校友对学校的归属感,充分展现校友在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珍贵记忆和心得感悟,特别是生动呈现校友在毕业后扎根基层、励志图强、创新创业的感人故事。党委组织宣传部值学院20周年院庆即将来临之际启动校友系列访谈主题宣传,推出【校友故事汇】专栏,寻找20年最美的元培记忆,旨在展示广大优秀校友成长成才故事,树立典型、汇聚人心、传递力量,鞭策和引导今日学子学习先进、扬名争先,践行元培精神。
刘中达,中共党员,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语言文学分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毕业生。大学期间担任学院大学生媒体中心主席,多次获得学院年度优秀记者,现就职于北京字节跳动,一名Bytedancer。

与相似而有趣的灵魂相遇
面对成长的邀约,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转身即逝,而留在他记忆深处的永远是那段在元培炽热的青春。
回忆起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刘中达讲述了自己和大学生媒体中心的四年经历,“大学生媒体中心,可以说是我对大学最深的记忆。”四年里,刘中达担任过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大学生媒体中心的主席,曾连续三年获得过“学院优秀记者”。“更早的时候,大学生媒体中心还没有成立,那时候叫院报记者团,当时是怀揣着未来做记者的心加入的。在我的大学启蒙阶段很幸运遇到了良师与益友,组宣部的徐部长、齐老师和陈老师为我在新闻编辑中提供了非常多的指导,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对这个行业的兴趣。大一的时候我还只是一名小记者,经常拿着笔记本和相机穿梭在各种会议、活动的现场,因此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及学长学姐,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与宝贵的经验,除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过程远比结果来得更有趣。”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刘中达开始思考大学四年应该要怎样度过,是平平凡凡的度过四年还是选择做一些自己更喜欢的事。“在学业上,谢友中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重新规划了未来的路线。为了日后更好的从事传媒行业,我从经管系转专业到了人文系,开启了我的汉语言文学之路,也为我现在从事媒体行业打下了基础。”
2018年4月19日,在刘中达的印象中,这是他和他的伙伴们记忆深刻的一天——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大学生媒体中心正式成立了。“回想起来,我们还有许多未登峰。前期筹备了很久,整合了许多宣传资源终于推动了大学生媒体中心的成立,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还有成就感,能够为母校作出一些贡献,我觉得这也是我对母校四年培育之恩很好的回报,同时也十分庆幸自己能够在大学期间遇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年轻人,就该与相似而有趣的灵魂相遇。”
务实的浪漫主义
对传媒行业深感兴趣的刘中达毕业以后,先是在绍兴本地的一家文化公司——浙江立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作,“这段工作经历对我来讲弥足珍贵,带给了我初入社会、职场的经验,也让我积累了很多社会阅历。”良好的工作的氛围、不错的人际关系并未让刘中达选择安逸,反而跳出舒适圈,去接触之前还未尝试的工作。
“文科出身的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比较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但同时保留了很强的务实主义精神,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能够脚踏实地。就像张一鸣说的:务实的浪漫主义。做正确的事才是务实,短期投机不是务实。大力出奇迹是务实,刨根问底是务实,抓住本质是务实,认识世界的多样性是务实。”
今年,刘中达通过层层考核顺利入职字节跳动,就职于抖音社区安全风控部门。说起在字节跳动工作的感受,刘中达表示首先要改变的是心态,身边的同事大多来自双一流院校或者海外知名院校,既不可妄自菲薄,更要充实自己,让自己时刻拥有与更优秀的人同台竞技的实力。“进入字节从事我之前没有从事过的行业对我来讲也是一种挑战,当然,我最喜欢的就是接受挑战。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Always Day1
通过大学四年的经历以及并不算太长的工作经验,刘中达给学弟学妹们留了一句简短的寄语——Always Day1。“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很容易,但坚持做好一件事不容易,要始终保有Always Day1的心态,无论做什么都要拿出第一天的劲头儿,始终保持第一天的状态。”
在学院二十周年院庆之际,刘中达也为母校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蹇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二十载辛勤汗水结硕果,芬芳桃李满天下。
(来源:语言文学分院 通讯员:姜祝青)